富宙号

利润表营业税金及附加包括哪些(财务报表分析之利润表科目解读)

1.拉长财报周期,用五六年时间的财报可以避免很多财务造假问题,很少能公司实现长时间的造假而不被发现。
2.数据需要和公司自身历史对比及同行对比,才能判断数据异常的合理性和问题所在,单一年度的数据没有意义。
3.阅读财报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依据阅读财报形成对公司未来发展和盈利能力判断,进而对企业估值判断来决定当前价格是否买入。


在掌握前面文章所介绍的资产负债表后,这篇文章介绍财务表中的利润表,相对于资产负债表理解利润表就容易许多了。与利润表有关的指标市盈率(PE)、每股收益、ROE、毛利率......等等,应该是股票交易者经常会听到的一些指标,所以利润表也是市场上最受关注的一张报表。



对于利润表来说,一般主要关注的就是合并利润表了。在当前的会计准则中对于利润表一般划分了八个部分,分别是营业总收入、营业总成本、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其他综合收益税后净额、综合收益总额、每股收益。下面来具体的分析每一部分下面的对应的科目明细,具体了解哪些部分我们应该重点关注,哪些就是了解即可。

一、营业总收入

营业总收入下有营业收入、利息收入、已赚保费等科目。对应这些科目基本就是见文知意,不用过多解释,其中要注意的是收入的确认原则

一家企业的收入可以有三种途径: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或让渡资产使用权(现金、无形资产、固定资产),不过是那种途径,其中都会涉及到收入的确认,也就是按照那种标准可以将卖出的商品或者服务确认为收入记录在利润表营业收入科目中。

对于很大部分财务造假就是把符合收入的确认为当期收入,对于一对一的商品酱油、酒,家用电器还好就是商品交到对应的客户手中就可以确认为收入了,但是与一些承包的项目,它的周期较长可能需要一两年甚至更长时间,这时如何在每期报表中确认收入和费用呢?如果是按照整体完工一次性确认收入还好,但是如果是按照预估进度的百分比,并且总费用和总收入又是预估的那这个可操作性就很大了。

总之对于收入的确认要有所重视,在财报中直接搜索“收入确认”一般就会检索出来,虽然整体规则可能很绕口,但是我们也可以通过现金流、收入增速、同行对比来判断企业当期收入的合理性。

二、营业总成本

(1) 营业成本

营业成本就是报表期内公司为了销售,从资产负债表存货科目里搬走的存货价值。

(2) 营业税金及附加

指营业过程中无论是否盈利都需要缴纳的税费,包括营业税、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资源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等。在财报中搜索“税金及附加”就可以找到企业纳税明细,搜索“税率”就可以找到主要的税种和税率明细。

(3) 营业费用

对于营业费用可以一般包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具体的解读可以查看:利润表中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解读

(4)资产、信用减值损失

在资产负债表中有提到对于可能会发生减值的资产。例如:股权、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商誉、存货、应收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等都可能发生减值损失,多数计提的减值都是代表管理层承认原先决策的失误。资产减值损失科目数字一般为正值,代表有资产减值损失发生,如果为负值,代表已经计提减值损失的存货、坏账、债权又被收回来了。无论正负科目数值应该比较小,经常出现或正或负的大额数字,要么公司调控报表,要么减值测试水平太烂,总之都不是什么好事。

现在的会计政策,能够对利润表产生影响的减值损失转回,主要是存货、应收账款、债权类投资减值损失。目前主要常见的手法有:不提或者少提,增加当期利润;多提,减少当期利润,以后转回增加后期财报利润;超额计提减值损失,降低资产账面值,减少后期折旧和摊销,增加后期财报利润,或通过后期出售资产提升利润同比增速等。

信用减值损失就是对于各类应收款及对外债券投资因预期欠债方信用变化而计提的减值准备,计入“信用减值损失”。其他减值准备继续在“资产减值损失”科目记录

(5)汇兑收益

以人民币记账企业,日常经营时发生外币收支时,以发生时的汇率记录为外币兑换。在报表日需要将所持有的外币按照报表日汇率折算为人民币,不同时间的汇总,因汇率不同差生的汇总差额,就记录在该科目下。

(6)其他收益

记录与日常经营相关,但是又不属于营业收入的收益,主要有:企业日常经营活动相关的政府补助;获取税务局返还的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手续费。

(6)公允值变动收益、投资收益和汇总收益

这几个科目在资产负债表已经介绍过:财务报表分析之资产负债表(投资资产)



三、营业利润

营业利润可以说是利润表的核心,是市场上较为关注的一个财务数据。持续增加的营业利润的企业蒸蒸日上的表现,持续提高的营业利润率(营业利润/营业总收入)是企业竞争力提高的表现。

看利润表最重要就是看营业利润和营业利润率的变化趋势,并和同行进行对比。出现上升、下降,尤其是下滑时候就需要一项项的找原因看看那些因素导致的,是暂时还是企业竞争力下降的体现。

四、利润总额、净利润

利润总额就是营业利润加上营业外收支净额,如果再减去所得税费用那剩下的就是净利润了。

所得税费用 = 当期所得税 + 递延所得税费用 + 以前年度多的税调整。

当期所得税 = 应纳税额 x 法定税率

应纳税额 = 税前利润 + 纳税调整额 + 境外应得弥补境内亏损 - 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

对于所得税费用简单了解即可。

在净利润部分下又按照所有权归属角度分为“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和“少数股东损益”及按经营持续性角度划分净利润分类为“持续经营净利润”和“终止经营净利润(反应企业储值已经划分为持有待售资产或者负债,计划终止经营的业务部门或子公司带来的净利润或亏损,除此外净利润都为持续经营净利润)”。

五、其他综合收益的税后净额

相当于有一个提示,提醒股东除了有营业利润外还有一部分其他资产变动产生的损益,它并不属于净利润数据后面,所以放在净利润后面,本质是一个资产负债表科目。

这个和港股的财报中《綜合全面收益表》类似,在港股财报中对于利润表是披露了两份报表《綜合收益表》和《綜合全面收益表》。

《綜合全面收益表》是第四张报表,它与《綜合收益表》的区别是:《綜合收益表》主要体现经营成果,《綜合全面收益表》则包含了经营成果和投资成果。有人可能有疑问,为什么要两张收益表?因为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价格波动很大(比如这一年来中概股),如果这些变动实时体现在利润表中,那么企业财报的业绩波动很大,投资者难以观察真实的经营情况。因此用《綜合全面收益表》观察企业的经营成果,用《綜合全面收益表》补充观察企业的投资成果

对于其他综合收益的税后净额了解了在利润表作用就可以。对于其中明细科目并不是很重要,本篇就不在一一介绍,如果后期有需要会单独写一篇文章再逐步的介绍其中的明细科目。

六、综合收益总额、每股收益

综合收益总额就是净利润加上其他综合收益税后净额,相当于财务报表的闭环。一般报道企业利润都是说的公司净利润,而不是综合收益总额,这个了解即可。

知道了企业的净利润/股本数就是每股收益,其中的稀释每股收益就是指现有股本数加上潜在股本(发行在的认股权证、股票期权、可转债等工具可能导致增加的公司股本)按照这个股本数计算出来的就是稀释每股收益。

实际案例

本文主要解读了利润表的组成部分及每一部分下科目明细的含义,具体的案例会在下篇文章介绍如何分析利润表进行展示。




财报是分析公司的起点,投资应深刻认识行业及企业的特性,再结合财报数据,才可能做出正确的决定。而认识行业和企业,阅读财报是必经之路,大量阅读行业内重要企业的财报,是取得投资比较优势的重要途径。

注:本文主要是参考《手把手教你读财报》及网络文章。


提示:文中涉及观点仅是个人学习思考,不构成任何的建议,如果涉及具体股票也仅仅是为了更好体现学习思考过程,切不可当做投资建议,投资交易是件严肃的事情,要独立思考,认真对待自己的资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以及网络收集编辑和原创所得,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详见本站的版权声明与免责声明。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maliang853@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fzdnw.com/tgfx/16779.html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列表
请登录后评论...
游客 游客
此处应有掌声~
评论列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说点什么吧~